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

环球最资讯丨宠溺、苛责,都可能给孩子成长埋下“大隐患”

发布时间:2023-06-19 09:19:26 来源:正观新闻

挨骂后,你家孩子什么态度?这些反应很危险,不是顶嘴叛逆的。(网络图片)


(资料图)

孩子意识行为的转变,光靠一堂课是不够的,还需要多方配合。

小凯的故事:把学习搞好就行,家务活不用干

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一语出自《论语·里仁》。接管新班级没多久,我在一堂晨会课上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。一个叫小凯(化名)的同学发言:“上学路上,我看见有清洁工在清扫垃圾。他们身上很脏,灰头土脸的。如果不好好学习,我就会像他们一样,干又脏又累的活。奶奶也说,小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了,家务活不用干。所以我努力学习,这就是‘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’。”他话音刚落,教室里便沸腾起来。我正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,下课铃声响起。为了不影响其他老师上课,我灵光一闪:“对于这种观点,其他同学可能还有不同看法,下节道德与法治课我们继续探讨。”不讲对错,给孩子留出时间,让他们独立思考。

小凯平时还算乖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?课间,我电话联系了小凯的妈妈,并找班上同学侧面了解。

原来,小凯奶奶非常疼爱孙子,在家什么活都不让干。久而久之,小凯养成了娇气、不爱劳动的坏习惯。每次轮到他值日,他不是找各种借口推脱,就是敷衍了事,甚至花钱请人帮他扫地。了解到这些信息后,我意识到,引导小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迫在眉睫。

那天的道德与法治课上,围绕小凯提出的“清洁工不贤”的观点,我让班上孩子自由讨论。有的认为:“清洁工用劳动美化环境,是城市美容师。”有的表示:“清洁工日复一日地坚守,换来了我们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,这种奉献精神就是‘贤’。”

大家的发言对小凯有一定触动,我注意到,他整堂课都专注地听大家发言。我趁热打铁,引出孔子的“仁”学思想告诉孩子们:一个人心中不应该只装自己,还应该想到别人;职业只有分工不同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只要有颗高尚的心,就值得我们尊重。我还举了山东九旬老人靠捡废品捐助百余名贫困学生的故事,润泽孩子们的心灵。

当然,孩子意识行为的转变,光靠一堂课是不够的,还需要多方配合。和小凯妈妈沟通中,我发现这个年轻家长也希望孩子有所改变。于是,我跟小凯妈妈约定:每天给孩子布置一项劳动作业,哪怕是分筷子、端个菜都行。另外,与小凯奶奶的联系也不能少。先夸她老人家: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,小凯有您这个奶奶真幸福。”再提一个中肯的建议:“孩子参与劳动有利于智力发育,爱干活的孩子更聪明,您在家里多教小凯做做家务。”

那阵子,学校举办“劳动小达人”活动,每班选出5名代表参加,年级安排的项目是“美好生活‘叠’出来”。于是,我将孩子们在家里叠衣裤的视频放在班级群里,并嘱咐小凯妈妈给孩子观看。这激起了小凯的好胜心,一向不爱劳动的他,竟主动报名参加,还取得年级第5名的好成绩。当他手捧奖状的瞬间被定格时,我又展开了下一步行动:鼓励小凯参加班级开展的“绿化补种”志愿服务活动。小凯很积极,在植树现场干劲十足,手脏了,裤子脏了,他也不在意,而且似乎有使不完的劲。一个曾经对劳动、对劳动者排斥的孩子,正向着好的方向悄然改变。

明明的故事:一点就炸的“小霸王”

在我们班,明明(化名)是个不好惹的“小霸王”。同学在走廊上看他一眼,他就说人家不怀好意;站队时别人不小心蹭了他一下,他说别人是故意的,挥手就是一拳;课堂上更是随心所欲,一点就“炸”,让老师头疼、同学害怕。

这个孩子的原生家庭有些特殊,爸爸常年在外,他由妈妈照顾。每次他跟别人打架,我和他妈妈交流,他妈妈都是同样的态度:“我儿在家特别听话,特别孝顺。和同学打架,肯定是别人触碰了他的底线。”这引起了其他家长的不满。

我还发现,明明手臂上瘀青不断,经再三询问才知道,是被他妈妈打的。他妈妈信奉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的教育理念,让我不禁陷入沉思。

针对明明的情况,我与学校心理老师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,定期观察孩子的学习生活动态,并提出合理意见。

其实,转化明明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他的母亲。孩子表现好的时候,她爱得要命;但“恨铁不成钢”时,又把平时积压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明明身上,动不动打骂,导致明明认为“拳头”就是“硬道理”。而她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,甚至还认为学校老师在歪曲事实、针对明明。

于是,每当明明与同学出现矛盾,我都录下视频,发给他妈妈看。同时,我再三跟明明妈妈强调:家长的教育方式很重要,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爱心,有问题慢慢讲道理,不要动辄打骂,对孩子不好。

我的努力渐渐有了效果,明明妈妈的态度开始转变,懂得稳定情绪,也学会了倾听。

在班上,我有意识地放大明明爱阅读、心细等优点。教室里有面文化墙,定期张贴学生习作。我故意把几篇作文里的字打错,句子也写成病句,然后叫来明明,跟他说:“我没时间仔细检查,傍晚得上墙,你可不可以帮我校对一下?”明明很意外,惊讶的表情一闪而过,随后便冷漠地拿上作文纸转身走了。

令人惊喜的是,放学前,明明出现在我的办公室,把作文纸交给了我。我一看,我有意留的几处错误都被他找出来改正了。我真诚地向他道谢,重新打印,上了班级文化墙,后面还写了校对者的名字。

第二天,班上同学看到明明的名字上了文化墙,都吃惊不已。在晨会课上,我把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,再次向明明道谢。我还提出,以后校对这件事就交给明明负责。我发现,他脸上不再有抵触情绪。从那以后,只要有学生习作上墙,或是美文欣赏,明明必是我的得力助手,我也趁着每次校稿之机,借书或送书给他。他看起书来,会变得很安静。

老师、家长的温柔以待,以及同学的认可,让明明有了明显改变,收起了身上的“刺”。我与明明约定,他再与同学闹矛盾,要先告诉老师,由老师出面解决,绝不能动手;心里不舒服,可以到心理辅导室找老师。他一次次地点头,便是对我所做努力的最大认可。看到他的进步与成长,我无比欣慰。(施亚琴)

统筹:刘书芝 编辑:樊无敌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港澳艺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